《如何快速解决成交率》拥有源源不断的客流

文章分类: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:2019-10-08 原文作者:章鱼 阅读( )

    建一个群容易,运营好很难,通过社群营销更难。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对社群的理解不够,使用的是移动互联网工具,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工业化时代。

    什么是社群

    可以简单理解为以一定关系聚集的人群。和一般的人群不同的是,社群有稳定的群体结构和较一致的群体意识;成员有一致的行为规范、持续的互动关系;成员间分工协作,具有一致行动的能力。

    社群的概念早就存在。过去基于血缘和地缘的村落,就是一个典型的社群。后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,尤其是标准流水线的出现,使社会分工固化,人与人的距离逐渐增大;人们相邻而居,但很少联系。这就是上个世纪人们热衷于谈论的人的“异化”。但人们聚族而居的基因仍在。所以勒维斯说,每个人心中都有原始的部落情结。一旦条件成熟,社群就会回归。所以,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社群经济,更像是一种“返祖”。这个“返祖”现象,简单的理解,就是我们的人际关系就像回归到传统的村落时代。你的朋友圈就是你所在的部落,交流是即时的,信息是透明的;也许相隔千里,但信息相通,知道彼此的状态,你去旅游了,或是在锻炼,都可以通过微信传达相关信息。朋友圈大都是朋友,或朋友的朋友,彼此之间是通过某种纽带而联接在一起的。

    与以地理位置为主要特点的原始村落不同,现代意义的社群更具有人文性,更强调共同的爱好、兴趣,更强调价值观的认同。

    社群和集体不同。社群强调个体活跃度和个人意愿与整体的协作。集体强调统一意志,强调服从和牺牲。“集体主义”的思维与互联网显然格格不入。
十堰网络推广社群营销

    社群的特点

    社区不是社群。在社区,人们往往并不认识,也很少交流。贴吧是较典型的社区,其中的人并不一定认识。但我们的朋友圈、“罗辑思维”、吴晓波频道的人彼此之间不仅通过互联网交流,还通过线下的分享会进行交流,有的未必见面但很多彼此间是朋友,或者是朋友的朋友。这就叫做社群了。

    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不同。粉丝以个人或人格体为中心,而在社群,人与人的横向沟通更为重要。“粉丝经济”中,向心力很强。比如小米手机,其向心力是很强的。社群有灵魂人物,但向心力和粉丝群相比较弱,社群会有多个灵魂人物或活跃人物,会有多个中心。

    社群不是“圈子”,圈子的外延小于社群。社群是一个商业模式,最终目的是产生一个统一的交易模式。而圈子更注重个人利益交换,或者情感寄托。圈子是可以被做成社群的,社群是圈子的升级版。

    社群是任何时代、所有商业都在追求的终极目标,比如多年前就开始的客户管理,但只有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,有了微信这样的高效率工具以后,社群才是可能的。这中间的差别是,一个有社群的品牌和没有社群的品牌,其竞争力是完全不同的。有社群的品牌通过统一的价值观凝聚粉丝,通过与粉丝的互动以及粉丝间的互动形成社群的活力,品牌在其中得到升华。

    任何品牌都要有自己的粉丝,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粉丝这个层面,其实就是过去所说的“忠实用户”。

    只有当你的客户变成用户,用户变成粉丝,粉丝变成朋友的时候,才算得上是社群。而社群所产生的商业力量会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。

    社群是开放的。在互联网上面不存在真正的封闭社群,也就是计划经济体制。当用户的迁徙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,他是具有自主性的。同时,互联网思维重要特征是信息透明化带来的“比价机制”。把用户关心的产品或服务的部件价格透明化之后,用户可以很容易知道彼此的价格如何。所以社群中的关系必须是真诚的。

    产品型社群

    产品型社群是以“产品”纽带聚集的一个群组织。得到、吴晓波频道等都是以知识类产品分享为核心的群。如果从承载价值观与目标的角度去理解,所有的群都是产品型社群;另一方面,所有产品都适合构建产品型社群。但从经济学角度看,机理相对复杂的产品、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更适合社群营销。

    机理相对复杂的产品,指产品的功能、特色不具有广泛的认知度。比如独具特色的农产品,像青藏高原放养的黑毛猪,生长周期长,肉质鲜美。如果放在普通渠道,缺少精准的传播,产品的特点难以被消费者认知,就很难卖出高客单。没有高客单,产品就很难规模化、持续化发展。再比如保健品,产品从认知到使用,都需要精准化指导,以社区的方式营销就比较适合。

    标准化产品是相对于个性化产品而言。像咨询类产品、中医诊断类产品,都是个性化较强的产品,社群化营销就比较困难。

    社群成功的关键是运营,机理复杂的产品才能带来高客单,标准化的产品才能使运营更加便捷。

    运营产品型社群的几个技巧

    聚焦话题

    社群是开放的,但是以价值观和目标一致为前提的。因此群内的交流要充分聚焦,围绕社群的定位展开,否则思想的散乱会破坏人群的凝聚,会给目标的实现带来巨大困难。

    互动

    社群的生命力在于互动,但互动要围绕定位。社群不怕吵,怕缺少主题。很多做社群的人都知道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:高质量群的用户互动率和垃圾群的用户互动率都比较高,区别是高质量的群的互动都仅仅围绕群的定位而衍生的主题。

    线下交流是互动的重要内容,是线上交流不可替代的。线下交流要精心策划和组织,要有清晰的主题,趣味性与思想性兼顾。

    营造信任的氛围

    无论提高群成员的体验,还是未来的转化,信任的氛围都十分重要。

    首先是输出有价值的内容。进入一个社群都是为了能让自己收获信息、获得成长。如果一个社群,能长期输出有价值的分享,比如一些大咖讲座、干货分享、有意义的文章、小工具、小技巧等,就更容易获得群友的信任。

    其次群内服务要规范化、人性化。一个管理得乱七八糟的社群,很容易给人一种杂乱、水平低下的感觉。而规范的服务,则给用户不一样的体验。这就好比进了无管理制度的小公司和规范的大公司的区别。建立好群规、各种通知的到位、重要信息的提醒等,都是服务的重要内容。

    第三要让成员参与管理。社群的管理一定是去中心化的,最终实现管理和产品合一,内部与外部合一。

    总结

    移动互联网技术让人与人的关系回归社群。社群化不仅重构了组织关系,也让营销又回到了口耳相传的阶段。社群化的营销,就是客户参与的营销,客户是购买者、使用者,也是传播者、生产者。理解社群,才能适应社群,驾驭社群。